基层人民法庭:

学先进 | 心怀公平正义,做群众的“贴心人” ——仲恺高新区人民法庭员额法官赵顺喜

作者:原创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4-14  浏览次数:17451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他,肩扛天平扬正义,手握法槌护民安;

他,身披铠甲坚守人间正道,铮铮铁骨捍卫司法尊严,初心如磐追寻法之所愿,温言暖语化纠纷,奏响和谐社会美好乐章。

他就是仲恺高新区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仲恺法庭”)员额法官——赵顺喜。

微信图片_20210412183056.jpg

赵顺喜,男,1976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仲恺法庭员额法官,曾被评为“惠州市十佳法官”,连续多年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获评2020年全市法院致敬人物。

让法律在威严中带着温度,让判决在讲法中彰显人性,是赵顺喜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追求,他怀着对职业的那份热爱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以庭为家,用过硬的专业素养认真对待每一宗案件,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妥善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近五年以来共审结民事案件2891件,参与合议案件6484件,年均结案超500件,调解、撤诉案件808件,调撤率连续多年居全庭第一。

立场坚定,敬业爱岗

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是赵顺喜法官组织调解工作的第一原则。为此,他经常为了以最快速度赶制出调解文书而加班加点。

在李某等十三人诉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中,双方经调解未果后,为及时制作出文书,赵顺喜法官下班后仍坚守在工作岗位,独自一人在办公室从晚上七点开始制作,通宵达旦,核对、思考、检查、再检查,直到第二天下午二点半才正式完稿,下午将稿件送交庭长签发时,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向庭长请假休息半小时。

案件不论大小,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都是“大要案”,赵顺喜法官对手头上的所有案件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因为他知道,人民想要的是“理”,是“公”。

在王某诉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中,王某作为该公司多年雇请的饭堂厨工,因摔倒导致大腿受伤,行动不便,被公司辞退,双方产生纠纷,赵顺喜法官知晓该情况后,主动向庭长汇报,建议将庭开到工厂,以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该建议在获得支持后,他迅速利用周六的时间,与同事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潼湖镇,抵达原、被告所在的工厂,和同事们紧锣密鼓地进行庭前准备、庭审工作,并针对案件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调解工作,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原、被告双方最后握手言和,被告并于次日在领取调解书时将标的款26000元交至法庭。原告在收到该标的款时,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们这点小纠纷,你们这么重视,在这么简短的时间就处理好了,效率实在高,感谢……”

注重学习,讲求实效

古语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进入法院工作以来,赵顺喜法官虚心好学,积极向老法官请教办案经验,在审判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调解“百宝箱”,就是将传统中医学中“望、闻、问、切”融入到调解“四步走”当中:

一是查其言、观其色,准确把握双方当事人诉求;

二是通过基层组织、相关单位等多渠道了解案件信息,积极引入第三方调解力量;

三是通晓案卷材料,打开调解多维角度,寻找切入点;

四是主动提供公正中立的调解方案,做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清正廉洁,秉公办案

司法权威的树立、人民群众的信服,都有赖于矛盾纠纷的公正裁判。赵顺喜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始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己任,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法院是“说理”的地方,是维护正义的地方。

谭某诉某家具公司工伤赔偿纠纷一案,谭某在工作中受伤,家具公司没有给付其相应保险待遇,并以要求谭某休息为由,不安排其上班,双方产生纠纷,谭某系外地来惠州务工的农民工,家境并不宽裕,急于解决双方纠纷,开完庭后,其丈夫遂来到赵顺喜法官的办公室,拿出“红包”,请求“加班”出判决。赵顺喜法官立即严词予以拒绝,并严肃地指出了原告行为的错误,原告收起了“红包”。在了解原告的真实想法和疑虑后,赵顺喜法官当晚即放弃休息时间赶制该案裁判文书,第二天通知其来领取。几天后,谭某的丈夫再次来到赵顺喜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说“上次是我想复杂了,送你的小意思不收,这次你一定要接受……”说完就将一面锦旗递过来。在几个当事人和同事面前,赵顺喜法官不得不接受这个特大的“红包”,憨厚的笑了笑,说道:“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法谚云:“徒法不足以自行”,13年以来,赵顺喜一直默默坚守在法庭,以勤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沉稳应对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法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