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头条APP】惠城两会丨惠城法院:争创一流法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惠城两会丨惠城法院:争创一流法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惠州日报官方客户端 2023-03-01 11:44:30
3月1日,在惠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惠城区人民法院院长周伟东向大会作法院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工作,并提出今年工作思路。
2022年,惠城区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直面挑战、向机制改革要战斗力,克难奋进、向努力拼搏要质效,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稳中向好”的成绩。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0535件,办结43648件,结收比102.23%,创近三年来新高,居全市法院前列,全省基层法院排名大幅提高;法官人均办案数突破600件;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8.6%,清理效果全市最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实现从无到有,2878件案件一审终局、案结事了。全面实现“两升三降”目标任务。
惠城区人民法院院长周伟东向大会作法院工作报告。惠报全媒体记者朱金赞 摄
今年,惠城法院将紧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忠诚担当、拼搏奋进、稳中提质,全力争创一流法院,为打造“四个惠城”、全面建设一流中心区和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提供更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维护平安稳定 护航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惠城法院狠抓主责主业,保持惩治犯罪高压态势助力平安建设,强化民商事审判保障高质量发展,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市域社会治理,展现护航发展新作为。
周伟东介绍,在助力平安建设上,惠城法院去年依法审结刑事案件1730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审结涉恶案件1件9人。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审结诈骗类案件97件。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183件。对暴力事件零容忍,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依法从严从快审结“0619”水口寻衅滋事罪一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护航经济发展上,惠城法院依法审结民商事案件26190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一号改革工程”,按照“828”行动方案要求,不断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00件,服务保障对外开放。落实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护航创新发展。加强生态司法保护,成立环境资源 “三合一”审判工作室,与6家行政单位共建联动机制,获市法院肯定。助力风险防治,审结房产、金融案件3835件,成立工作专班保障“保交楼”3个项目稳步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维护民生权益上,惠城法院紧盯群众关切,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物业等案件2406件。用心解决群众“烦薪事”,执结涉薪案件1030件4498.47万元。围绕家庭和谐,制发温馨告知书、审理手册,探索家事纠纷“心理咨询+调解服务”,婚姻家事案件调撤率37.77%。落实司法救助政策,依法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发放司法救助款90余万元。
司法为民改革创新 提升审判质效
去年以来,惠城法院践行司法为民,持续优化诉讼服务质效,切实兑现胜诉权益,进一步强化司法制约监督,扎实推进集约改革,全力实现司法高效,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周伟东介绍,去年,惠城法院打造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格局,让群众全流程“一网通办”诉讼事务,诉讼服务平台指标居全市法院前列。延伸线上线下司法服务,周末法庭、夜间法庭常态化开展,在线庭审、调解1.14万次,远程提讯900余次,电子送达2.1万次。“智能云柜”使用率超50%,覆盖案件约1.8万件次,群众普遍反映高效便捷。
改革创新是推动审判质效实现突破的重要途径。去年,惠城法院进一步深化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推行信用卡纠纷要素式审判,1.16万件民商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结,速裁案件基本实现2个月内审结。探索建立“速裁+调解”解纷机制,试行“类案类调”,实现1+1>2的解纷质效,民事简案调撤率33.68%。立足人民法庭“三个三”工作原则,提高法庭司法水平,化解各类纠纷1.27万件。
惠城法院还开展执行团队化改革,初步建立“立案-财产查控-繁简分流-简案快办”一体化办案机制,执行平均用时同比缩短6.5天。增设民商事案件集约送达中心,与市律协签订便捷送达合作协议,共处理案件1.83万件次,平均送达周期缩短至10天,案件材料流转初步实现高效化。
惠报全媒体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 刘赟
一审:黄若冰 二审:胡进波 三审:刘恒志